心理知识普及 |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作者: 时间:2025年10月10日 14:30 点击数:
全球健康 共同关注
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是由世界心理卫生联盟于1992年发起、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全球性公共健康主题日,定于每年10月10日。自设立以来,世界各国每年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2025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口号
1.用支持消除偏见,用服务传递温暖。
2.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理性区分,科学应对。
3.健康不仅是躯体无恙,更是心理的晴朗。
4.阳光心态,从小灌溉。
5.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从陪伴和理解做起。
6.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7.情绪没有对错,给情绪一个健康的出口。
8.运动是情绪的良药,微笑是心灵的阳光。
9.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倾听与理解是最好的陪伴。
10.主动求助是积极治愈的开始。

认识,是消除偏见的第一步
精神障碍并不遥远,它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了解它们,是给予理解和支持的第一步。
焦虑障碍:不仅仅是“想太多”
常见表现:持续的、过度的担忧和恐惧,常伴随心悸、手抖、失眠等身体症状。
抑郁症: 不仅仅是“心情不好”
常见表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对曾经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精力减退、产生无价值感。
双相情感障碍: 情绪的“过山车”
常见表现:情绪在抑郁的低谷和躁狂的高峰之间剧烈波动。
强迫症:停不下来的思维与行为
常见表现:通过反复的行为(如洗手、检查)或思维(如重复计数)来缓解无法自控的、侵入性的念头。

当心灵“感冒”时,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
在寻求专业帮助的同时,积极的自我调节是康复之路上的重要助力。
1. 给情绪一个“出口”
书写疗愈:准备一个笔记本,诚实地写下你的感受。把混乱的思绪具象化,能有效为情绪“减负”。
声音释放:找一个私密的空间,大声喊叫或哭泣。允许自己宣泄,是强大的表现。
2. 用身体安抚心灵
“蝴蝶拍”:双臂在胸前交叉,左右交替轻拍上臂,像蝴蝶扇动翅膀。这个简单的动作能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
规律运动:哪怕是每天15分钟的散步。运动能释放内啡肽,这是天然的“快乐激素”。
3. 重建生活的“锚点”
微习惯法:不设定宏大目标,只承诺“完成最小单位”。比如,“我只读一页书”、“我只散步5分钟”。完成本身就能带来掌控感。
五感接地法:当你感到被情绪淹没时,快速识别:5个你能看到的物体,4种你能触摸的质感,3种你能听到的声音,2种你能闻到的气味,1种你能尝到的味道。这能帮你迅速回到当下。
4. 打造你的“支持系统”
建立安全名单:列出1-3个你完全信任的人。在艰难时刻,尝试向他们表达你的需要,哪怕只是说:“我现在不太好,能陪我一会吗?”
设定“情绪暂停角”:在家里设置一个让你感到安心的小角落,放上舒适的靠垫、柔和的灯光。这里是你的专属“充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