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应对方法
作者: 时间:2020年04月07日 22:35 点击数:
(一)树立科学的挫折观
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挫折有其积极进步的意义,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主体就会产生新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强化自身的抗挫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更强大的心理耐受力。挫折可引导个人的认识产生创造性的变迁,还可能增强对今后人生中挫折的免疫力。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先导和前提。
(二)对挫折正确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引起挫折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因素(如任务难度)、内部因素(如身心状况)、稳定因素(如能力)、不稳定因素(如机遇)、可控因素(如努力)和不可控因素(如别人的反应)六种。如果将失败归结为努力不够,那么,今后可能更努力,因为努力程度是个体可以控制的。如果将失败归结为能力差,那么,人就会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相对稳定的,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大学生应以积极冷静的态度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避免归因的片面性,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努力改变挫折情境。
(三)正确评价自我,调整自身抱负水平
很多挫折的负面效应都是因为大学生自我评价不当、对自身的期望值太高而引发的。过高的自我评价会使个体制定的目标高于实际水平,由于目标不易达到,个体可能体验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懊恼和挫折感;过低的自我评价会使个体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惧怕困难,逃避困难,产生空虚、苦闷、不满足感。大学生应学会恰当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设立奋斗目标,确立自身抱负水平。大学生应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自身抱负水平。
(四)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所谓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减少内心的冲突和不安,缓解心理压力。
如补偿法,个体追求的目标无法达到,以其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从而弥补和减轻心理上的挫折感,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补偿作用若运用得当,对维护个体的自身形象以及应对挫折是有益的。
合理化法,即文饰作用,指个体无法达到目标,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求得解脱,如“酸葡萄效应”(如得不到的东西就说不喜欢)和“甜柠檬效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合理化法如运用得当,可以消除心理紧张,缓解挫折感。
升华法,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如遭遇挫折后通过写诗、绘画等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升华作用不仅能使个体的心理冲突得到宣泄,还能满足个体的创作与成就需要。
合理宣泄法,采取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缓解、消除不良情绪,恢复心理正常。遭受挫折后与亲人、朋友交谈,倾吐心中不快,发泄自己的不满,压力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逐步恢复正常。
(五)加强实践,提升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经历让“90后”大学生亲身体验到各种挫折,也是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应积极参加高校为我们所创造的各种社会实践,如军训、类勤工俭学、社区共建、寒暑假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和野外生存训练等。正是这些实践过程学可以有效地让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增强适应和应变能力,培养毅力和忍耐力,学会思考和选择,进而成长和成才。
(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与他人一起处在挫折压力中时,可以降低消极情绪体验。因此,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除了积极改变自我之外,还应学会交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其压力的缓解是很有帮助的。